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

東港下廍建安宮






建安宮沿革

  由東緜延至西的一條大河為牛埔溪,下廍位在牛埔溪的下游,早期原名為下河。明永曆二十年(康熙五年)亦即公元一六六六年,歲次丙午年,福建泉州李明烈氏與族人隨鄭成功來台,以金茄錠港至下河,擇有水源、地理氣勢佳之大松仔腳開墾。其後蘇姓繼續居部落頂游、下游,劉姓居乙角。其餘百姓居溪墘開墾共設。砂糖廍,以下河廍之稱,後覺名稱不雅且難叫,所以改稱下廍並分五角投子孫居之,為松仔腳角、頂廍地、下廍地、劉厝角、溪墘厝,迄今有三百四十六年歷史 。

  蘇姓就設堂在崁仔店內,堂號為「興心堂」,以文衡聖帝鎮堂著書,代天宣化。天上聖母行醫救世,解決民間疾苦。其次庄中牛瘟肆虐,百姓遭受切身之痛,祈求神聖,賜藥方解厄解脫牛隻疾苦。而成道雲遊四方之清水祖師,與村民有緣,臨堂降文鸞賜良藥方救治,而同聖帝相同牛瘟始得平息。後村民感念清水祖師神功救苦救難之恩,於是懇求留下本庄行醫救世,再懇求祖師擇地蓋廟,建安宮由此建立,與興心堂同一體不可分離,奉祀清水祖師為主神,興心堂文衡聖帝為代天宣化主席,榮府千歲等正神及興心堂以南天直轄堂之稱。在民國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四四年歲次甲申年,二次世界大戰之間,祖師知庄中有劫難,於著書期日懇求三教下強化解劫數,庄民二人在外大叫喧嘩破害,三教其中,通天教主大怒曰:莊中無福,劫數難逃,再以三支清香三多金古,放在案桌清香綁在文鸞上,離金古六寸,大揮三教下降,然後示吾,是真仙不是真仙,吾回金古即看便知.果然金古三多中間各有乙張三教下降字跡,因故無法化解,庄中遭受戰火肆虐,死傷一、百人,居民住屋所存無。仍廟宇完好無損,種種神蹟庇佑庄民。建安宮第一部金章,警醒金環繳旨頒行。正神指示,庄中不久將恢復原有繁榮村莊。本庄耕農為生,於民國三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,歲次己丑年一期作,稻穀受昆蟲(黑龜)損害,當時無農藥可治,清水祖師大顯神通,半夜宣庄民帶神轎從田中巡掃一次,趕走黑龜,蟲害解除,而稻穀大豐收,由此使全庄民敬信崇拜萬分。

  光復後,建安宮廟體較為簡陋,且經風雨歷練,神殿樑柱腐朽,故里民再度重建,於民國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(歲次甲辰年)修建完成,並以著書勸善及行醫救世為首要工作,期間著造警醒金環等八本金章,頒行各地,代天宣化挽化頹風。

  建安宮第三次重建已有四十四年歷史,因廟內建築老舊,無法容納較多信鬨,且堂構嚴重滴漏,因此里民舉行信徒會議,在地方各界的共識下,決議拆除,原地重建,並成立重建委員會,於民國九十九年西元二O一O年元月八日(歲次己丑年十一月二十四日)動土大吉,隨後村民有錢出錢,有力出力,集資重建,在清水祖師的「齊聲同響」精神感召之下,團結一致,合作無間,以最美的設計,最優的建材重建,歷經兩年多時間順利完工,並於一O一年三月廿九日(歲次壬辰年三月八日)落成。

  下廍里民與各地信徒在清水祖師與聖帝及眾神尊的庇佑下,逢凶化吉,安居樂業,居民皆有所成。今後當繼續著作金章,挽回頹風,行醫救世,濟助萬民,並加強精神建設,以本宮為信仰中心,提升信眾之文化水準與精神生活。

建安宮文衡社興心堂「數理真鑑」正鸞生記錄生編撰

民國一O一年歲次壬辰年桐月吉置